Contacts
Info
[頻道於2024年12月2日更新為「夏主教理Good Morning]
「各位兄弟姊妹,為了福傳,為了我們的信仰成長,我會用這個時段跟大家分享《天主教教理簡編》。希望藉著每天約三分鐘,能加深我們對天主教會基本道理的認識,首先提升我們的理性,對天主的理解和認識;於是也更能夠被祂去使用成為福傳的工具。」--- 夏志誠主教分享|沸點製作|逢星期一至六早上6:30播放
「各位兄弟姊妹,為了福傳,為了我們的信仰成長,我會用這個時段跟大家分享《天主教教理簡編》。希望藉著每天約三分鐘,能加深我們對天主教會基本道理的認識,首先提升我們的理性,對天主的理解和認識;於是也更能夠被祂去使用成為福傳的工具。」--- 夏志誠主教分享|沸點製作|逢星期一至六早上6:30播放
17 JAN 2025 · 各位兄弟姊妹,今天我們會分享教理第36條:「信經為何以「我信天主」開始?」其實,《信經》的拉丁文是「Credo」,意思就是「我信」。在《信經》中出現了三次的「我信」:我信聖父、我信聖子、我信聖神。因此,這三次的重複強調了信仰的重要性,不信的話,也就無法談論下去了。
在這裡,「我信天主」這句話表達了我的信仰是一個他力的信仰。我信有一位超越我的能力、遠遠超過我智慧的天主。但同時,這也是一個自力的信仰,因為我相信,我需要付出努力,去相信他。於是,這信仰建立了我與天主之間的關係。我相信祂,這位向我啟示的天主,啟示什麼呢?就是祂對我的愛,願意與我連結在愛裡面,形成一個活生生的關係。
在這裡,我想起一位上世紀著名的文學家林語堂先生。他出生於一個深厚的三代基督徒家庭,但自他年輕的時候,漸漸離開了基督信仰,深信於人民主義。然而,到了晚年,他回歸基督信仰,還寫了一本書,名為《信仰之旅》,在書中他提到:「三十多年來,我唯一的信仰就是人民主義。我相信人有了理性的篤度,就已經夠了,而知識方面的進步必然會改變世界,改善世界。不過,我觀察到二十世紀物質上的進步,以及那些不信仰神的人所做出的表現,慢慢發現到,原來人民主義遠遠不足夠。對於人類來說,沒有一條出路。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,必須有一種愛,比人本身更偉大的力量來連結起來。這就是我回歸基督信仰的理由。我願意回到由耶穌基督以簡明的方式啟示出來的,關於天主的愛,這一方向。」因此,他在晚年時再次成為基督徒,甚至為這份信仰作見證。
各位兄弟姐妹,今天與大家分享這段生命的見證,希望能夠回答《天主教教理簡編》第36條的問題:哪些是最重要的信經?//因為「我信天主」這項聲明是最重要的,是其他一切真理的根源,不論關乎人和世界,或每個信徒整全生活的真理的根源。//
#夏主教理GoodMorning #夏主教教理
#天主教教理簡編 #每日默想
#沸點製作 #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
16 JAN 2025 · 今天我們分享教理第35條,問的是:「哪些是最重要的信經?」除了昨天我們提到的古老的洗禮《信經》以外,就是《宗徒信經》。《宗徒信經》並不是初期教會的《信經》,但也是緊接著的,屬於羅馬教會古代的一個洗禮《信經》,也即是在在期幾個世紀已形成的。學者們認為大概是在二、三世紀時就形成。
《宗徒信經》內容非常之重要,我為大家讀一次:
「我信全能的天主父,天地萬物的創造者。我信父的唯一子,我們的主耶穌基督,衪因聖神降孕,由童貞瑪利亞誕生;祂在比拉多執政時蒙難,被釘在十字架上,死而安葬,祂下降陰府,第三日從死者中復活;祂升了天,坐在全能天主父的右邊,祂要從天降來,審判生者死者。
我信聖神。我信聖而公教會,諸聖的相通。罪過的赦免。肉身的復活。永恆的生命。亞孟。」
如果你有唸《玫瑰經》的習慣,也會發現是用這《宗徒信經》開始,因為篇副較短,我想是這原因。因此大家唸《玫瑰經》時,很少會用主日彌撒頌唸的《尼西亞信經》。
《宗徒信經》主要的內容在此:第一段講聖父創世;第二段講聖子,從永恆已存在的聖子如何救贖這個世界;最後一段講到聖神如何聖化,通過教會,並提到末世、肉身的復活和永恆的生命。《宗徒信經》是很重要的,因為它歷史悠久。
另一個緊貼著的信經,也是相當重要的,就是一般所稱的《尼西亞信經》,全名其實稱作《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》。為什麼呢?因為在公元325年尼西亞大公會議,那是教會第一屆大公會議,當時就確立了這信經的內容。後來過了幾十年,到公元381年,君士坦丁堡那一屆的大公會議又加了一些內容進去。因此,完整的名字應該叫做《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》。不過,由於尼西亞會議時已經確立了大部分內容,所以一般就簡稱為《尼西亞信經》。
大家有沒有留意到,尼西亞大公會議是何時舉行的?是325年。今年是什麼年份?2025年。即是說,《尼西亞信經》頒布了1700年!是不是很有紀念價值呢?因此,在今年,所有基督宗派,包括我們天主教,都在思考如何去慶祝,以表示在我們的教會在分裂之前,大家已有共融合一的基礎,而這個基礎就是《尼西亞信經》。這是不是很有意思呢?
《天主教教理簡編》第35條:哪些是最重要的信經?//最重要的是《宗徒信經》,它是羅馬教會古代的洗禮信經。另一個是《尼西亞‧君士坦丁堡信經》,它是最初兩屆大公會議(尼西亞[325]及君士坦丁堡[381])的成果,至今仍為東西方各大教會所共用。//
#夏主教理GoodMorning #夏主教教理
#天主教教理簡編 #每日默想
#沸點製作 #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
15 JAN 2025 · 各位兄弟姊妹,今天我們會分享教理第34條,提問的是:「哪些是最古老的信經?」最古老的《信經》就是舉行洗禮時用的。不過,這《信經》和我們之前所說的,除了內容之外,還有一個很不同的地方。之前我們提到的《信經》是信徒頌唸,唸出來的,但這個洗禮用的《信經》卻是由主禮的人唸出。
他唸的是:「我現在因父、及子、及聖神之名給你受洗。」這裡可以說出受洗者的名字。最重要的是,「因父、及子、及聖神之名,給你受洗。」這就是信仰的內容。接受洗禮的人用行動去宣信,承認接受洗禮的人所表達的信德。因此,這《信經》的表達與剛才所說的在彌撒中一起唸的《信經》有所不同,因為那是信徒自己唸出來,而這《信經》不是他唸出,而是用行動去表示和接受。
要留意的是「因父、及子、及聖神之名」,為什麼呢?在初期教會,這並未曾定下來。例如在《宗徒大事錄》第二章,當聖神降臨時,伯多祿講論了他第一篇道理,人們因而懊悔殺害了耶穌基督,天主的默西亞,然後紛紛詢問伯多祿,他們應該怎樣做。在第二章38節中,伯多祿說:「你們要因著耶穌基督之名受洗。」從這句話來看,讓我們已經知道,初期教會至少有一段時間不是用聖三之名,而是用耶穌基督之名去施洗。
當然,現在是不可以這樣的,教會很快就定下來了,要用聖三的名義來進行洗禮,這《信經》的表達也是信仰的表達。此外,「我現在因父、及子、及聖神之名給你受洗」,為什麼這麼重要呢?記得在美國曾經試過,幾年前,有一位神父被揭發他在受洗時,為了表達整個信仰團體接納這個受洗的人,他說:「我們現在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,給你受洗」,用了「我們」被發現之後,他所執行的這些洗禮都無效!
這真是一件大事,因為如果洗禮無效,後來領洗或成為神父的情況下,做的所有聖事都會無效,這真的很重要。為什麼無效呢?因為這《信經》的表達,是教會的信仰,不是神父自己想這樣做會好一點,把主體說成是團體,這內容是絕不可以自作主張的。
所以,有時候教會看似古板,規定唸一個方程式,但其實在這裡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,因為這是教會的利益,而不是主禮者個人的意思。我們重溫一下這句問題,確是很重要。
《天主教教理簡編》第34條:哪些是最古老的信經?//最古老的是舉行洗禮用的信經。因為洗禮是「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」(瑪28:19)而施行的,在領洗時所宣認的信仰真理,是根據它們與天主聖三的關係而編排的。//
#夏主教理GoodMorning #夏主教教理
#天主教教理簡編 #每日默想
#沸點製作 #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
14 JAN 2025 · 各位兄弟姊妹,今天來到教理第33條,問的是:「信經是什麼?」簡單來說,《信經》就是信仰的宣言。在前面我們提過,《信經》將我們信仰中最重要的內容以條文的方式來表達,宣揚我們的信仰。通常我們在主日彌撒中會一起頌唸,許多教會也會一起背誦《信經》。
而這《信經》是什麼呢?就是清晰明確的條文。怎樣清晰明確呢?主要分為三大段,按照聖父、聖子和聖神來劃分。第一段講述聖父創造這世界。例如我們在彌撒中《信經》中讀到的:「我信唯一的天主,全能的聖父,天地萬物,無論有形無形,都是他所創造的。」大家都很熟悉,這就是聖父。
接下來是關於聖子的部分:「我信唯一的主耶穌基督,天主的獨生子,他在萬世以前由聖父所生,他是出自天主的天主,出自光明的光明。」這裡提到祂在未出生前,已在萬世中存在,然後講述聖子降生成人、祂因聖神由瑪利亞生而成為人、接著談到祂的死而復活、在比拉多執政時被釘十字架、並且說祂復活後升天,坐在聖父的右邊,這是第二大段落。
《信經》第三個段落是講到聖神的,聖神是主及賦予生命者。講到聖神,當然也要提到教會,然後還有幾句關於末世的表述:「我期待死人的復活,及來世的生命。」這些內容真是清晰明確,且非常重要。雖然整首《信經》的段落不長,但大家看看,花一分鐘多的時間,就能了解整個信仰的精髓。
藉著這些條文,我們一方面表達信仰,知道自己信什麼,背出來就能明瞭。既然是一個表達,也可以傳授,將我們的信仰傳承下去。我們的信仰內容就是這些。
《信經》之前,其實已有這種表達信仰並接受傳承的方式,很明顯地在保祿的書信裡,尤其是在《格林多前書》中。他講到聖體聖血,耶穌基督在最後晚餐時建立聖體聖血的時候,11章23節中,保祿說:「我當日領受,我從主領受,然後又傳授給你們。」他還提到復活,死而復活的內容,他在《哥林多前書》第15章3節也說:「我這是我從主所領受的,我也傳授給你們了。」其實也是在講信仰如何傳遞下去,接受之後,再傳下去。
當然,那時候還沒有正式的《信經》,不過那個雛型已經開始存在了。好,我們再重溫一下這個問題,看看大家會不會回答?《天主教教理簡編》第33條:信經是甚麼?//信經亦稱為「信仰宣認」,是綱目分明的條文。教會自起初便採用信徒共通的標準語言,以撮要的方式,藉這些條文來表達及傳授自己的信仰。//
#夏主教理GoodMorning #夏主教教理
#天主教教理簡編 #每日默想
#沸點製作 #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
13 JAN 2025 · 今天我們來到教理第32條,問的是:「教會的信仰如何只有一個?」首先關於「教會」這概念,我們要更廣闊地去理解:教會不等於「天主教」而已,天主教是「教會」這概念裡面很重要的一部分,但也並不是完全等於教會。
教會由不同的人組成,這些人在語言、文化、禮儀上都可以不一樣。這些禮儀也就表達了不同的信仰傳統,例如天主教的彌撒、感恩祭,而其他基督宗派也有各自的崇拜,崇拜形式也有很多不同。然而,最後我們可以說,我們都是用一致的聲音,宣認唯一的信仰。為什麼呢?因為這信仰來自唯一的主,並且由唯一的宗徒傳授,由宗徒的傳統所傳遞下來的。而這團體宣認什麼呢?宣認三位一體的天主,以及指出得救的唯一途徑,就是經過真人、真神的耶穌基督!
簡單來說,我怎麼知道某個宗派是否屬於這個教會,是否宣認同一信仰呢?我們可以看看他們是否相信天主是三位一體,以及相信啟示是經過唯一的中保------耶穌基督傳遞給我們;祂是真人、真神。於是,在這基礎上我們說,我們與很多基督宗派,或東正教在信仰上有大同小異。大同的地方,在於這兩點的信念是一樣的,小異的地方,則是在禮儀或比較次要的信理上有所不同,例如關於聖母瑪利亞的信理。
好了,當肯定了這一點後,我們也要同時提及另一點,有些所謂的教會,甚至在名稱中有「耶穌」為名,但是,他們不一定是信耶穌基督,並不等於跟我們一樣相信耶穌基督。這意味著什麼呢?譬如某些教會,我在此不說明他們的名字,大家該都能猜到了,他們不信耶穌是真人真神,因此也不信三位一體,為他們來說,耶穌不是天主子。這樣一來,他們就不能夠說與教會有同一份信仰。大家要小心,要知道這些「教會」之間可以是很不同的,而且有些團體的教義,已經發展得相距很遠。
讓我們再重溫一次今天這句問題,希望大家聽完之後也都能夠回答吧。《天主教教理簡編》第32條:教會的信仰如何只有一個?//教會由不同的人組成,他們雖在語言、文化、禮儀上相異,但教會卻以一致的聲音宣認唯一的信仰,因為這信仰來自唯一的主,並由唯一宗徒傳統所傳遞。教會宣認唯一的天主—父、子、聖神,並指出得救的唯一途徑。因此,我們一心一意地相信所有包含在天主聖言裡的訊息,無論經筆錄或口傳,及經教會視為天主啟示而提出的。//
#夏主教理GoodMorning #夏主教教理
#天主教教理簡編 #每日默想
#沸點製作 #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
12 JAN 2025 · 今天我們分享教理第31條:「為何信仰公式是重要的?」信仰公式也即是有一個經文感,表達大家是同樣的信仰團體。信仰既不是個人的事情,而是一個團體行為,因而具有團體的幅度。有一夥人在一起,怎知道你相信的也等於我相信的內容呢?因此,就發展一個信仰方式出來,有條文可以背誦,當你背的和我背的一樣時,就知道我們屬於同一個團體。所以,信仰公式是重要的。
信仰公式提供了一個共同語言,首先用來表達我們的信仰,告訴別人我信的是什麼。例如「我信唯一的天主,全能的聖父」等等。具體來說,就是我們現在的《信經》。既然能夠表達,當然也可以傳遞給其他人,也讓人容易去吸收。因為有條文,有文字,文字承載著意義,因此會容易吸收。
此外,信仰公式還可以是慶祝。為什麼?我們在禮儀慶祝的時候,其中一樣很重要的就是慶祝團體的共融合一,在主之內。那怎麼表達這份共融合一呢?其中一個方式,就是一起背誦一些很重要的經文,經文表達著我們最基礎的、最扼要的信仰,這就是一種慶祝。因此,每個主日我們都會一起頌唸《信經》,這樣你也可以跟其他人分享這份信仰的真理。
然而,說到信仰公式這麼重要,但它又不是等於信仰本身,這一點要小心的。信仰公式不等於信仰,它只是信仰的表達。公式使用了一個時代的文字、語言、表達方式來傳達那種靈性,和天主之間活生生的愛情關係,信仰就是這份關係,而公式則是固定的。因為你用文字、語言去表達,言有盡,意無窮!
雖然公式不會那麼容易改變,例如現在我們唸的《信經》,即所謂的《尼西亞信經》,千多年來未曾改變,但是,當中解釋卻可以是不同的。因為古時的文字和意義,跟我們今天,過了千多年後,理解當然可以不一樣。《尼西亞信經》原文也不是中文,而是希臘文的,因此,每個世代的基督徒都不能懶惰!沒錯,公式很重要,但是,每一個世代的基督徒,都要努力去給這些公式一個適合當代的解釋。
讓我們再背誦一次今天的教理問題,看看大家還會不會回答?《天主教教理簡編》第31條:為何信仰公式是重要的?//信仰公式是重要的,因為它們能讓人用一個共同的語言,去表達、吸收、慶祝,並與他人分享信仰的真理。//
#夏主教理GoodMorning #夏主教教理
#天主教教理簡編 #每日默想
#沸點製作 #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
10 JAN 2025 · 各位兄弟姊妹,今天我們談到教理第30條,問的就是:「為何信仰是一項個人的,同時也是教會的行為?」要解答這一條問題,我們要先看標題。《天主教教理簡編》第30條上面的標題,寫著「我們信」,但如果你往前一點,看第25條前面的標題說什麼?「我信」。
整部第3章,就是人對天主的回應。我們經常說到,信仰首先是天主先向我們啟示,祂告訴我們祂是怎樣的,祂與我們有什麼關係。於是,我們便可以選擇,究竟信不信祂向我們揭示的這一切。信或不信,是我的個人決定,這就是個人的信仰層次。然而,原來信仰同時也有團體的層面。從第25條開始說的「我信」,到第30條的「我們信」,這裡所問到的就是:為什麼信仰又是個人又是團體呢?
個人的信仰,為大家很容易理解,我信,或者我不信,就是我決定,我自己負責任,承擔所有的後果。但是,原來同時信仰也是「我們」。為什麼這麼說呢?有些教友出生之後不久便認識信仰,所以有些人就說自己是「born Catholic」,從出生就是教友。其實,這句話嚴格來說是不正確,嚴格來說是錯誤的。沒有人是「born Catholic」(生來便是教友)。每一個人都需要領洗才是教友。即便父母都是天主教教友,生了小朋友出來,也不是立刻自動成為教友。這不是因為出生的原因,不是血緣的關係,而是父母把這個孩子帶到教會裡面,將他們的信仰交託給教會,接受這個教會所訂立的規程,領受領洗這聖事,以及跟隨教會的禮儀。
受洗的時候,有水和一個形式,聖洗聖事「方程式」是:「我因父、及子、及聖神之名,給你受洗。」這就是教會的參與。有些人是長大了一些,才來到教會聽道理,然而,也不是我自己去到教會就可以成為教友,誰教我道理呢?在教會裡面當然有導師。然後,當我領洗的時候,也是按照教會的禮儀當中進行的。
再說,聖保祿在《新約》的書信中多次提到復活。譬如在《格林多前書》第15章,他如何說到復活的道理?第三節,他說:「我當日把我所領受而又傳授給你們」其中首要的,就是耶穌基督死而復活了。簡單來說,而且最重要的是前面當他說到:「我領受了,然後又傳給你們。」保祿在哪裡領受?也是在教會當中。教會傳給他,然後他作為教會的一份子,又傳了下去。
這一方面說明了信仰的傳承,另一方面也說明教會的團體性。因此,我們可以說,信仰是個人的,同時也有整個教會的團體層面。《天主教教理簡編》第30條:為何信仰是一項個人的,同時也是教會的行為?//信仰是一項個人的行為,因為是人對自我啟示的天主所作的自由回應。但信仰同時又是教會的行為,正如我們所宣認的:「我們信」。實在是教會先相信,並因聖神的恩寵,而引導、產生及滋養每個信徒的信仰。因此教會是慈母與導師。//
#夏主教理GoodMorning #夏主教教理
#天主教教理簡編 #每日默想
#沸點製作 #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
9 JAN 2025 · 大家好,今天我們談到教理第29條,問的是:「信仰與科學之間為何沒有衝突?」表面上看起來,兩者似乎有矛盾和衝突,甚至有人說,現在科學發達,那些盲目的信仰,人就不再需要了。但是,其實信仰和科學兩者屬於不同的範疇。信仰是研究「為什麼」,而科學則是研究「什麼」以及「如何」。
在實證科學中,有一個很大的假設:萬事萬物都有不變的定律。如果這些定律會變的話,科學就無法研究了。例如,「萬有引力」定律必須在整個環境中皆準,即是說,你不可以說某個星球沒有萬有引力。如果這樣的話,科學就會崩潰。因此,科學的背後,其實假定了有一個大智慧,否則這些定律就無法成立了。因此,科學和信仰之間是沒有衝突的。
另一個例子是「進化論」。我們可以找到很多化石,顯示不同時期,某種動物是如何演進的,這是科學研究的內容,是好的,但科學不會解答為何會進化,動力從哪裡來,為什麼會這樣?科學不會回答這些問題。因此,信仰與科學兩者有不同的範疇。
從信仰的角度來看,信仰和科學都是來自天主,也是天主賜予人的理智去研究,因此,又怎會有矛盾呢?或者也有人提出,17世紀有佳伽略事件。佳伽略這位天文學家,透過望遠鏡去觀察,發現到並不是太陽繞著地球轉,而是地球繞著太陽轉,與教會一向說的不同。當時教會駁斥了他的說法,引用《若蘇厄書》10章12至15節,講述以色列人在若蘇厄的帶領下打仗,祈求天主停了月亮,直到擊敗敵人為止。於是教會認為,明明是太陽繞著地球轉。
當時佳伽略解釋得很好,縱然他不是神學家,但他也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。他指出,聖經並不是教我們天體的運行,而是教我們如何「到達天上」,也就是親近天主。因此神學需要進展,我們的信仰也要更成熟。如果我們的信仰夠成熟,就不會感到信仰和理智之間有矛盾或衝突。有時候,其實是我們對聖經的理解不夠深刻。
所以,各位兄弟姐妹,信仰和科學之間為何沒有衝突呢?因為它們有不同的範疇,而且都來自同一位天主,因此沒有衝突。
《天主教教理簡編》第28條:信仰與科學之間為何沒有衝突?//雖然信仰是在理智之上,但在信仰與科學之間,絕不能有真正的衝突,因為二者都來自同一的天主,也是同一的天主賦予人理智之光和信德。//
#夏主教理GoodMorning #夏主教教理
#天主教教理簡編 #每日默想
#沸點製作 #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
8 JAN 2025 · 各位兄弟姐妹,我們來到教理第28條了,問到「信德有什麼特色?」其實,按照《天主教教理簡編》所說的,信德有六個特色。
第一就是白白的恩賜。為什麼呢?因為我們在信之前,必須要有一位讓我們相信的,就是天主祂自己,和祂所啟示的真理。這並不是以人的努力就可以得來。如果天主不向我們啟示,我們信什麼呢?所以,一定是祂恩賜,且是白白的恩賜。這不是因為人做了什麼而得到,而是因為天主向我們啟示了。因此,對我今的要求是什麼態度呢?要有謙卑的態度,謙虛的人和祈求的心才可以得到信德,信德需要人去祈求。
雖然剛才說過,是白白的恩賜,但同時,第二個特色就是,信德又是人性的行為。為什麼呢?因為人性的行為符合理智和意志。意志是一種動力,推動我們不斷尋找更好的、更美善的,總之是追求真、美、善。而最真、最善、最美的,理智辨別出來的,最終都是指向天主,因此,信德非常合乎人性的行為。
第三個特色,我們怎麼知道要去尋找天主呢?意志和理智如何驅動我們面對天主呢?因為天主講了話,祂的聖言是肯定的。他不會說完就算,也不會收回自己的話。祂所說的,既許必踐、言出必行。所以,我們所信的,是確實的。有一次,門徒求耶穌說:「請增加我們的信德吧。」但是,耶穌有沒有說:「增加你們的信德」呢?沒有。耶穌說:「如果你們的信德像芥子一樣,只要你們有就行了。」所以,信德是有或者沒有,而不是大小,這一點與我們的理解很不同。
信德第四個特色,就是以愛德行事。為什麼呢?因為我們相信天主是愛,天主愛了我們,於是這份愛會推動我們去彼此相愛。所以,要知道一個人有沒有信德,要看看他是否以愛德行事。
如果在愛裡面去付出的話,人自然是會不斷地成長的。沒有人能夠說:「我已經做夠了,功德圓滿了。」不會的,只要還有呼吸,就要不斷地成長,這也是信德第五個特色。
第六個特色呢?成長到哪裡?到天上,與天主永遠在一起的時候!因此,信德是什麼呢?就是預嚐天國的喜悅,這也是信德第六個特色。
重溫一下,信德有什麼特色呢?第一就是白白的恩賜;第二就是人性的行為,也就是我們都要付出努力;第三,信德是確實的;第四,信德以愛德行事;第五,信德也是不斷成長;第六,就是預嚐天上的喜悅。
《天主教教理簡編》第28條:信德有什麼特色?//信德是天主白白的恩賜,凡謙虛祈求的人都可得到。它是超性德行,為獲救是必需的。信仰行為是人性行為,即是說,人的理智受其意志推動而行事,這意志受天主吸引,理智面對天主的真理自主地予以認同。信德是確實的,因為它奠基於天主的聖言,它「以愛德行事」(迦5:6),又藉聆聽天主聖言和祈禱而不斷成長。信德使我們現在便預嘗天上的喜悅。//
#夏主教理GoodMorning #夏主教教理
#天主教教理簡編 #每日默想
#沸點製作 #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
7 JAN 2025 · 今天我們談到第27條,提問是:「對人來說,相信天主有什麼意思?」要回答這個問題,我們可以分為兩個層次:第一是關係性,第二就是與真理有關。
好,關係性是什麼呢?因為天主向我們啟示,首先是啟示祂自己與我們的關係。天主如同我們的父親,因為我們是祂的子女;這份愛永恆不息,永遠不會收回,也是毫無條件的。於是,我們相信這份愛。那如何去表達我相信呢?就是將我自己完全交給祂的手上,且是毫無條件地交託,並且永不挽回,相信到底!
當中最好的典範,昨天我們提到了,是亞巴郎、聖母瑪利亞,以及耶穌祂自己。今天我想舉另一個例子,就是耶穌在十字架上。我很喜歡耶穌最後的一句話:「我的天主,我的天主,你為什麼捨棄了我?」這是信德的,從人性來講,是信德最圓滿的表達。為什麼?因為耶穌也感受不到天主和自己在一起,對嗎?耶穌說天主捨棄了祂!但是,祂也仍然在祈禱,仍然信靠,呼求天主,而且呼喊了兩次:「我的天主,我的天主!」這就是耶穌對天主完全的依附。我們的信仰不是依賴感受,雖然感受不到,但仍然相信,將自己交給天主的手到底。
既然有了這份關係性的相信之後,相信還有另一個層次,就是比較知識性的方面,關乎於真理。因為,同時我也相信天主啟示的一切真理。這份真理是什麼呢?真理有很多層次,最重要的是三位一體,這位天主是三位一體,也即是永恆不息的愛,而我們也是被邀請進入父子中間那份愛的關係當中。通過什麼?通過耶穌基督,兩性一位的耶穌基督。
我們亦相信這兩個道理是最根本的:兩性一位的耶穌基督,就是相信這位愛我們、永恆的、毫無條件愛我們的天主,祂降生成人,來到我們當中。這是我們人造夢也怎都想不到的,竟然是這樣。而我們竟然通過耶穌基督,可以分享到祂與永恆聖父之間的無限交往和愛的動態,也就是聖神。
這就是我們相信天主的意思,相信天主與我們的愛的關係,並且相信他所啟示的真理! 讓我們再重溫《天主教教理簡編》第27條:對人來說,相信天主有什麼意思?//這表示對天主的依附,即把自己交付於祂,並認同祂啟示的一切真理,因為天主就是真理本身。這也表示相信三位一體的天主:父、子、聖神。//
#夏主教理GoodMorning #夏主教教理
#天主教教理簡編 #每日默想
#沸點製作 #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
[頻道於2024年12月2日更新為「夏主教理Good Morning]
「各位兄弟姊妹,為了福傳,為了我們的信仰成長,我會用這個時段跟大家分享《天主教教理簡編》。希望藉著每天約三分鐘,能加深我們對天主教會基本道理的認識,首先提升我們的理性,對天主的理解和認識;於是也更能夠被祂去使用成為福傳的工具。」--- 夏志誠主教分享|沸點製作|逢星期一至六早上6:30播放
「各位兄弟姊妹,為了福傳,為了我們的信仰成長,我會用這個時段跟大家分享《天主教教理簡編》。希望藉著每天約三分鐘,能加深我們對天主教會基本道理的認識,首先提升我們的理性,對天主的理解和認識;於是也更能夠被祂去使用成為福傳的工具。」--- 夏志誠主教分享|沸點製作|逢星期一至六早上6:30播放
Information
Author | YouthBoilingPoint沸點- 香港天主教青年媒體 |
Organization | BoilingYouth |
Categories | Christianity |
Website | - |
realhkwyd@gmail.com |
Copyright 2024 - Spreaker Inc. an iHeartMedia Compan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