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Contacts
Info
[頻道於2024年12月2日更新為「夏主教理Good Morning]
「各位兄弟姊妹,為了福傳,為了我們的信仰成長,我會用這個時段跟大家分享《天主教教理簡編》。希望藉著每天約三分鐘,能加深我們對天主教會基本道理的認識,首先提升我們的理性,對天主的理解和認識;於是也更能夠被祂去使用成為福傳的工具。」--- 夏志誠主教分享|沸點製作|逢星期一至六早上6:30播放
「各位兄弟姊妹,為了福傳,為了我們的信仰成長,我會用這個時段跟大家分享《天主教教理簡編》。希望藉著每天約三分鐘,能加深我們對天主教會基本道理的認識,首先提升我們的理性,對天主的理解和認識;於是也更能夠被祂去使用成為福傳的工具。」--- 夏志誠主教分享|沸點製作|逢星期一至六早上6:30播放

Episodes & Posts
Episodes
Posts
17 JUN 2025 · 各位兄弟姊妹,今天我們來到第165條,問題是:「怎麼說教會是至聖的?」
「教會是至聖的」,首先從源頭來說,「因為她的創立人是至聖的天主」。
從《舊約》開始,天主從埃及召叫以色列,於是出現了這民族;在《新約》中,透過聖子耶穌基督創立教會,召叫門徒,這是教會的雛形;基督──聖子──為了聖化每一個被祂召叫的信徒,為他們捐軀捨命,使教會「具有聖化的能力」,幫助所有加入團體、跟隨耶穌的人都能親近天主,這就是聖化的能力;而聖神則臨在每個信徒的心中,觸動並推動我們呼喊出「阿爸,父啊」(迦4:6)。因此,父、子、神,共同使教會成聖,至聖的教會。
除了源頭之外,教會成聖也靠方法。「在教會內有圓滿得救的方法」,包括教導人們祈禱、一起研讀聖經,並生活聖傳,即實踐教會歷代的生活的傳承,尤其在禮儀中。
更有聖事,每一件聖事,都幫助信徒:從洗禮開始──靈性生命的開始;在重要時刻,如跌倒時,有修和聖事;生命中要承擔責任時,有婚姻聖事;有聖品(聖秩)聖事;面對生命大限,臨終時,有傅油聖事……幫助我們在這些特別的時刻體會天主的親近,或讓我們更親近天主。這些都是成聖的方法。
最終,「她的所有成員都被召成聖,這也是她一切行動的目的。」我們還有成聖的果實,看得見的模範:「童貞瑪利亞和無數聖人聖女都是教會的一員」,歷代的聖人也為我們代禱,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像他們一樣成聖,歸依天上與天主同在。
當然,我們不應該否認:我受洗後,是否已成為聖人了?還未,我們都是罪人,我們要承認的我們有罪,我們「須不斷皈依和淨煉」。但必須體會到,我們被召叫去成聖。因此,我們要努力走成聖的道路。若作為信徒卻不想成聖,這是完全不合邏輯的。
各位兄弟姊妹,讓我們懷抱成聖的目標,回應天主賜予我們成聖的使命。終有一天,我們能在天上共聚,好嗎?這當然是美好的,不是痴人說夢,而是必須實現的。求主護佑我們,降福我們,聖化我們。亞孟。
《天主教教理簡編》第165條:怎麼說教會是至聖的?//教會是至聖的,因為她的創立人是至聖的天主;基督為了聖化她而把自己交付給了她,使她具有聖化的能力;聖神以愛德賦予她生命。在教會內有圓滿得救的方法。她的所有成員都被召成聖,這也是她一切行動的目的。童貞瑪利亞和無數聖人聖女都是教會的一員,是她的模範和代禱者。教會的聖德是其子女成聖的泉源,他們在世上都自認為罪人,須不斷皈依和淨煉。//
#夏主教理GoodMorning #夏主教教理
#天主教教理簡編 #每日默想
#沸點製作 #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
16 JUN 2025 · 各位兄弟姊妹,今天我們來到第164條,問題是:「應如何致力基督徒的合一?」這問題緊接昨天:昨天談到,雖然有許多教會,所有基督徒、所有成員都是因同一洗禮。但由於人的因素和歷史發展,存有許多參差,漸漸難以再次合一,或回復當初的面貌。
儘管如此,大家對基督徒合一仍然懷有很大渴望:既然我們都有同一的洗禮,信奉同一的主,理應有合一的基礎。首先我們需承認,這份合一是一份禮物,「乃基督的一項恩賜」。當然,我們要努力,但最終仍須謙卑地仰望、祈求。
連耶穌本人也如此祈求:在《若望福音》第17章(第21節),在《大司祭的祈禱》段落中,耶穌一而再、再而三地向父祈求:「願眾人都合而為一!」主耶穌必然深知教會將來會分裂。誠然,當時門徒之間也存在爭執和權力鬥爭。
而且「也是聖神的呼籲」。因為同一聖神降臨我們每個人心中,正如保祿所說,推動「我們心內喊說:『阿爸,父啊!』」(迦4:6)。既然我們有同一的天父,為何還會爭鬥一番?
因此,我們每一位教徒都需要有真誠的「內心的皈依、祈禱」,共同走向天父。這不是因為你對我好,我才對你好;也不是因為彼此尊重、彼此理解才和談,這當然較為容易。 但最重要的是因為我們有同一位天父,我們是兄弟姊妹。
當然,合一並非一蹴而就,也不是馬上就能接受彼此所有差異。與基督新教幾百年來的分裂,甚至與東正教分離已達千年,合一之路實在艱難。
如何能實踐?第一步是彼此多認識。我們都是人,基督徒彼此之間要互相交談,不要視對方為怪物,因為我們都是信主的弟兄姊妹。
另外,在重要的神學問題上,也需要多研究。譬如「因信成義、因信稱義」,這致使當時基督新教與天主教分裂的主要神學爭論,在十多年前,主要的教派,例如聖公會、信義會和天主教會,已簽訂一些互認協議。
所以,神學交談確實為此有益處。例如,大家能否使用同一翻譯版本的《天主經》和《信經》?這樣便能齊聲誦念,一同祈禱,便能異口同聲。
各位兄弟姊妹,讓我們用主耶穌的祈禱,一同祈求:願眾人合而為一。
《天主教教理簡編》第164條:應如何致力基督徒的合一?//尋求所有基督徒重新合一的願望,乃基督的一項恩賜,也是聖神的呼籲。這願望涉及整個教會,要藉內心的皈依、祈禱、手足間的彼此認識、神學對話來實現。//
#夏主教理GoodMorning #夏主教教理
#天主教教理簡編 #每日默想
#沸點製作 #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
15 JUN 2025 · 各位兄弟姊妹,今天我們來到第163條,問題是:「應如何看待非公教會的基督徒?」
所謂「公教會」,英文是 Catholic,我們翻譯為「天主教」。問題即是:對那些不屬於天主教的基督徒,我們應抱持什麼態度?
在香港,基督新教有許多不同宗派,如聖公會、中華基督教會、循道衛理聯合教會、路德會等等;即使是正教會──即東正教──在香港也有三個教會:希臘正教、俄羅斯正教,以及來自埃及的科普特正教。
這些教會與天主教會尚未「圓滿共融」。這特別呈現在領聖體上:我們不領受他們的聖餐,甚至他們當中有些教會沒有聖體聖事。然而,在這些教會中,「仍存有許多聖化及真理的要素」。她們仍能夠幫助屬於她們的基督徒親近天主,這就是「聖化」的要素。
至於「真理」,指的是對於一些教導,例如三位一體、兩性一位,或是如何幫助人在生活上行善避惡等方面,他們也有許多美善。「所有這些美善都來自基督,並向著大公合一的方向推進」,就是在最深處各教會都期望有一天能合一,聚在一起。
雖然目前尚未達成,只是向著同一方各,但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、最基本的聖事──洗禮。且奉天主聖三之名而授洗: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授洗,或稱聖靈,但本質相同。由此,我們同屬唯一的教會。即因著這洗禮,但由於人的因素、歷史的因素,各教會之間仍有差異,「因此我們承認他們為弟兄」。
這種態度,至少比起我小時候已有極大進步。過去我還看到許多書籍,某些新教教派的著作,指責天主教的錯誤等等。如今這種態度已大為改變,甚至更願意一同祈禱,在許多事上合作。這正是彼此尊重的表現,也是在可行的情況下邁向合一。大家互相理解、一起祈禱、互相學習。
在此,我們需為教會的合一祈禱,為所有因耶穌基督而得生命、得重生的基督徒祈禱:
求主恩賜我們有一天能在祂內合而為一。
《天主教教理簡編》第163條:應如何看待非公教會的基督徒?//有些教會和教會團體欠缺與公教會的圓滿共融,它們仍存有許多聖化及真理的要素。所有這些美善都來自基督,並向著大公合一的方向推進。通過洗禮,這些教會與教會團體的成員,與基督結成一體:因此我們承認他們為弟兄。//
#夏主教理GoodMorning #夏主教教理
#天主教教理簡編 #每日默想
#沸點製作 #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
13 JUN 2025 · 各位兄弟姊妹,今天我們來到第162條,問題是:「基督的唯一教會存在那裡?」
緊接昨天談到教會的唯一性,我們立即會問:這唯一的教會在哪裡?
教會是一群被天主召叫的人,他們生活在世上,擁有一定的制度、禮儀、信仰文本、教條和教義等,「這個在此世建立及組織得有如社團的教會」在哪裡呢?「在大公(天主)教會內實現,由伯多祿的繼承者(教宗)及與他共融的主教們(所有在天主教會內與教宗共融合一的主教們)管理。」普世教會──天主教會、各地方教會──例如香港教區、澳門教區,均與教宗共融。
這裡有幾點需要注意:
第一,宗徒繼承是一代代傳承,從現在的良十四世回溯至方濟各、本篤十六世……一直追溯至267任之上,就是伯多祿,這是可見的歷史連結。
第二,「唯有藉此教會能獲得圓滿的得救方法」,尤其呈現於七件聖事。我們清楚,其他基督宗派雖有部分聖事,尤其是洗禮和聖體(聖餐),但沒有一個教會擁有如此完整的七件聖事。
此外,天主教會的態度也是大方慷慨的,願意擁抱其他基督宗派的兄弟姊妹,活現出「以伯多祿為首的宗徒團體」。
雖然我們也像耶穌的門徒一樣你爭我奪,早於耶穌在世時彼此已曾爭論誰最大,但最終因著耶穌──死而復活的耶穌,伯多祿得以轉化、轉變,我們也應該如此呈現。
這些都說明基督唯一的教會就在天主教會裡。
所以,各位兄弟姊妹,其他基督宗派有許多突出的優點,某些方面比我們更好,甚至值得我們學習和效法。然而,我們不要忘記,最終不是看做得好與否,而是看天主起初給予我們的信仰特質在哪一個教會中保存得最好。
不過我們也要謙卑地撫心自問:
既然我們說天主教會保存得最好,我們有否珍惜?
諸多聖事、經過主教們與教宗的共融……我又如何展現這份信仰?
我們有否聆聽教會的教導?是否活出這份信仰?
在此,讓我們以歸依的心,再次祈求天主,降福我們的教會,降福我們每一位教會成員。亞孟。
《天主教教理簡編》第161條:基督的唯一教會存在那裡?//這個在此世建立及組織得有如社團的教會,在大公(天主)教會內實現,由伯多祿的繼承者及與他共融的主教們管理。唯有藉此教會能獲得圓滿的得救方法,因為主把新盟約的一切恩惠,都託付給以伯多祿為首的宗徒團體。//
#夏主教理GoodMorning #夏主教教理
#天主教教理簡編 #每日默想
#沸點製作 #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
12 JUN 2025 · 各位兄弟姊妹,從今天開始的連續十多條教理,我們將講述教會的四個特徵:「唯一的、至聖至公,從宗徒傳下來的」。今天(第161條)的問題是:「為甚麼教會是唯一的?」
這是一個肯定的答案:「教會是唯一的」一個教會。為什麼呢?因為她的根源只有一個──由天主召叫。天主只召叫一個,祂召叫人們組成一個信仰團體,這團體必然是唯一的。並且走向哪裡呢?回歸到祂處。天主是三位一體的天主,所以我們要學習祂的典範、模範:雖然教會多元,但合一如同三位一體。所以,教會是唯一體的。
另外就是耶穌基督。祂是教會的創立者,祂對伯多祿說:「你是伯多祿(磐石),在這磐石上,我要建立我的教會」(瑪16:18)。所以教會「以耶穌基督為其創立者和元首」,正如保祿(格前12)所說:基督是我們的元首,我們是祂的肢體。
耶穌「使萬民成為一個身體」,派遣門徒傳揚福音,並吩咐:「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,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」(瑪28:19),向各民各族、所有受造物。因此,是一個教會。
另外,除了聖父、聖子耶穌基督外,就是聖神。教會「以聖神為其靈魂」,祂寓居在教會內,「使(所有信仰耶穌基督的)信徒們在基督內共融團結」,成為一個身體。這就是教會的唯一性。
再者,這個信仰團體「有一個信仰」:相信一個天主──三位一體的天主,兩性一位的耶穌基督。若沒有共同的信仰,便不能稱為基督宗教當中的一個宗派、一個教會。即使當今基督宗派內不同的派別,最基本、核心的信仰仍是這兩條:三位一體的天主,和兩性一位的耶穌基督。若沒有共同的信仰,便不能稱為屬於基督宗教的宗派、教會。
此外,教會有「聖事生活」。雖然不同宗派聖事的數量和形式不同,但至少有聖洗聖事,若連聖洗聖事也欠缺亦是不行的 。
「一個宗徒繼承」這點,我們稍後會談到。宗徒繼承──理論上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,否則難以判斷真偽。
另有「一個共同希望」:回歸天主聖三那裡去。
「同一的愛德」:因祂的愛觸動我們,且推動我們彼此相愛。
以上種種,皆說明「教會是唯一的」。
感謝天主,讓我們成為教會的一份子。願我們珍惜這份:通過教會團體,與天主聖父、聖子、聖神的關係。雖然我們之間有許多不同,構成多元而要合一,因為耶穌基督為我們祈禱:「願眾人都合而為一!」(若17:21)
主耶穌,願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都合而為一,努力實踐,不要令祢失望。亞孟。
《天主教教理簡編》第161條:為甚麼教會是唯一的?//教會是唯一的,因為她的根源和典範是三位結合一體的一個天主;她以耶穌基督為其創立者和元首,是祂使萬民成為一個身體;她以聖神為其靈魂,是祂使信徒們在基督內共融團結。她有一個信仰,一個聖事生活,一個宗徒繼承,一個共同希望和同一的愛德。//
#夏主教理GoodMorning #夏主教教理
#天主教教理簡編 #每日默想
#沸點製作 #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
11 JUN 2025 · 各位兄弟姊妹,今天我們來到教理第160條,問題是:「神恩是甚麼?」
「神恩是聖神賦予個人的特殊恩寵」,譬如在《格林多前書》第12章中,保祿提到,同一的聖神所賜了不同的恩典:「有的能行奇蹟,有的能說先知話,有的能辨別神恩,有的能說各種語言,有的能解釋語言。」(格前12:10)
且看我們今天在彌撒當中也能看到不同的恩賜:有人唱聖詩,有人讀經,有人當輔祭,有人收奉獻,也有主禮……這就是神恩最好的呈現,各人有各人的神恩。唱聖詩的當然要唱得好,讀經的要字正腔圓,服務的人不一定會唱歌,卻能擔當輔祭,大家發揮獨特的特殊恩寵。
然而,這些恩賜是用來服務教會的,不是用來讓人驕傲的。不是說「我很厲害,唱得很好,別人卻五音不全!」,就看不起他人,那是不對的。天主賜給我們恩寵,是叫我們去服務,不是用來自我炫耀。
服務「是為了造福人群,為滿足世界的需要」。因為世界上的需要,天主會提供相應的恩賜。舉例來說,我們肚餓,天主在世界上創造了食物,供給人去吃;天主也會造就不同的人去承擔教會的不同使命:彌撒裡需要有人唱聖詩,需要有人讀經,大家各司其職,「建樹教會」、建設團體。
不過,教會的訓導當局──「聖統制」── 有責任去辨別神恩。不是說「我想做這事,你不讓我不行,因為我有神恩」,不是如此。教會有責任審慎判斷,召叫是否屬實。比如有人說想當神父,因為感覺天主召叫,擁有這神恩、恩典;有人想創立修會團體,說天主曾夢中啟示要自己開創事業…… 或真或假,這些都需要考驗和辨別。教會有此責任去審核,辨別,也是聖神賜予教會的神恩之一。
各位兄弟姊妹,了解過神恩為何,不妨問問自己:我有什麼神恩呢?每個人一定有的,「天生我才必有用」。不要說自己沒有神恩,否認神恩就是侮辱天主。既然有神恩,我該怎樣運用它呢?只為自己?抑或是為他人,為建立團體呢?透過教會這團體,也使世界更多益處,讓更多人認識天主的愛?這些都非常重要的。所以,讓我們再一次承認自己擁有的神恩,並且好好運用這些神恩。感謝天主,讚美天主。
亞孟。
《天主教教理簡編》第160條:神恩是甚麼? //神恩是聖神賦予個人的特殊恩寵,是為了造福人群,為滿足世界的需要,尤其為了建樹教會,而教會的訓導當局有責辨別各種神恩。//
#夏主教理GoodMorning #夏主教教理
#天主教教理簡編 #每日默想
#沸點製作 #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
10 JUN 2025 · 各位兄弟姊妹,今天我們來到第159條,問題是:「為甚麼說教會是聖神的宮殿?」
今天和明天這兩條教理,都是針對聖神與教會的關係來講述的。先談談今天的這條。
聖神,簡單而言即天主的愛。這份愛是看不見的,但祂是來自天主父、子共發,臨到我們心靈的深處,使我們能稱呼天主為「阿爸,父啊」,並讓我們體會中的基督是我們的頭,我們是祂的肢體。
這非常重要。雖然聖神看不見,但正如聖奧斯定所說:「正如身體的整個生命是靈魂」(《論自由意志》),是這靈魂、這心神使整個身體成為一致的。例如,我想走兩步去取一本書,不能只靠腳走,而手不動;也不能腳不走,手不動。這背後必須有一個意志,一個靈魂,推動整個身體的協調配合。而這個看不見的,就是聖神,也就是天主的愛,牽引我們整個身體彼此合作,活出天主的愛。
那麼,如何看見聖神在教會中臨在呢?所謂「聖神的宮殿」就是寓居於此,居住在一屋子裡,不會離開。有幾項重點讓我們能看到聖神:
第一,是天主的說話。天主說什麼?天主的說話,就是祂表達自己的方式,而天主本身就是愛;祂的話語不就呈現出聖神──祂的愛。
第二,是聖事。聖事是「有形的標記賜予無形的聖寵」,尤其在特別的時刻中出現。例如當犯罪時,神父以教會的《赦罪經》道出天主父寬恕我們,這就是聖神的工作,使我們感受到卸下重擔,整個身體也放鬆。
第三,是德行。特別是聖人的德行,我們在每一個世代都能看到聖神的彰顯,祂轉化眾多基督徒,使他們在軟弱當中,仍然敢於為主作證,在敗壞中有悔改、歸依。
第四,是神恩。神恩即彼此服務。例如宣講的神恩、服務的神恩、教導的恩賜、行政的恩賜等等,大家共同「在愛德內建樹教會」。
因此,聖神在教會中主要以四種方式顯現:「天主聖言、聖事、德行和神恩」。這四者的目的,是為了建立、建樹教會。
各位兄弟姐妹,說了這麼多,我們再次向自己提問:
我已領受了聖神──我相信各位兄弟姊妹聽眾亦已領堅振、領受聖神──
我如果建樹教會?
我如何在聽天主聖言、聖事當中,經驗聖神?
我有沒有透過德行表現出聖神臨在我內?
我如何運用我的神恩去服務?
各位兄弟姊妹,讓我們祈求聖神。亞孟。
《天主教教理簡編》第159條:為甚麼說教會是聖神的宮殿?//因為聖神存在於身體—教會內:即在她的頭及肢體內;聖神更藉天主聖言、聖事、德行和神恩,在愛德內建樹教會。//
#夏主教理GoodMorning #夏主教教理
#天主教教理簡編 #每日默想
#沸點製作 #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
9 JUN 2025 · 各位兄弟姊妹,今天我們來到第158條,問題是:「為甚麼說教會是基督的淨配?」
「淨配」一詞,雖然現今較少使用,但大家都明白它的意思。從男方、新郎而言,「淨配」即是新娘、太太、妻子,是指我的另一半,是一種親切的連繫、連結。
為什麼?因為最直接、最明顯的例子是在《馬爾谷福音》第2章19節,「因為主基督自比作『新郎』」,道出了祂與教會之間的關係。這教會就是那些回應祂愛情召叫的人。祂的愛首先來到這群人身上無論他們是否回應,天主依然通過耶穌基督,愛了這群人──即愛了我們。若我們回應這愛,就締結了一個永遠的盟約,與基督結合。
而基督為所有人自己「交付了自己」,無論是在最後的晚餐,還是在十字架上,祂愛我們到底,「並以自己的血」、自己的生命來潔淨我們。這意思即是愛到底:不會因為我們的罪而停止愛我們,如此的潔淨。更不是我們本身乾淨,事實上我們仍有許多罪,但耶穌同樣愛我們,於是在這無限愛內使我們得以潔淨。
如《厄弗所書》第5章26節所說,保祿指出基督「使她(教會)成為聖潔的」。儘管教會中有許多罪人,包括我和你,但天主父看見耶穌基督以祂的愛補足和改變我們,使教會成為聖潔。
教會也成為「多產的母親」,因為我們要傳福音,結出了許多──無論在人數上,以及在我們自己的歸依悔改──都結出了美德的效果,就是「多產的母親」。
再說「淨配」裡的男女兩性,陰陽之別,當中雖然不同,但在差異之中彼此結合,互補互惠。所強調的是那種關係:在不同當中彼此深入的連結。我們與耶穌基督當然也是不同──祂是無限的天主,我們是卑微且犯罪的罪人——但仍能非常配合。為什麼?因為祂的愛──倘若我們也謙卑地打開我們的心門,接納祂、讓祂進入。
各位兄弟姐妹,讓我們再一次反思,不要只是明白什麼基督的淨配是教會……不但如是,更要問自己:耶穌基督說我是祂的淨配,這份愛如此深厚,我有沒有真切聽見?我怎樣體會?我怎樣感受?我又如何回應?這才是最重要的。
慈愛的主耶穌基督,感謝祢看得起我,感謝祢大大地抬舉我,願我謙卑地接納祢這份愛的邀請,願意成為祢的淨配。亞孟。
《天主教教理簡編》第156條:為甚麼說教會是基督的淨配?//因為主基督自比作「新郎」(谷2:19),祂愛教會,並以永遠的盟約與她結合。基督為她交付了自己,並以自己的血潔淨她,「使她成為聖潔的」(弗5:26),並成為所有天主子女多產的母親。「身體」一詞,顯示出「頭」與肢體的一體性,而「淨配」一詞,就「頭」與肢體的個人關係而言,卻強調兩者的區別。//
#夏主教理GoodMorning #夏主教教理
#天主教教理簡編 #每日默想
#沸點製作 #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
8 JUN 2025 · 各位兄弟姊妹,今天我們分享教理第157條,問的是:「誰是這個身體的頭呢?」這身體的意思,就是教會。關於這個身體,我們之前也談論過,就是基督。基督就是教會的頭,祂就是這個身體的頭。這個說法最直接來自聖保祿寫給哥羅森的兄弟姐妹所說的,在《哥羅森書》一章十八節:「(基督)又是身體── 教會的頭。」
以前看過一些科幻電影,說人要長生不老,身體就沒有了,把頭割了出來,連繫著他身體給他營養,繼續可以思想的⋯⋯這就很恐怖了。但是,基督是教會的頭,並不是說祂可以獨立存在的意思,不是這樣的。聖奧斯定說,基督和教會一起形成整個基督,整個基督。所以基督不能離開祂的身體。
那麼,基督也說祂需要我們,是真的。不過,人類已經回應了,這個圓滿在誰身上?不就是在瑪利亞身上,瑪利亞是完美的第一個基督徒。所以,只要有一個基督徒和耶穌連結,就是整個的基督,整個的教會都在這裡!
聖多瑪斯又說,頭和肢體可以說是單一的,和相同的奧妙位格,這是很難理解的。總之,就是分不開的,不可以分開的,並不像科幻電影那樣,頭和身體分開的。保祿為什麼有這個經驗呢?為什麼他能說出教會是整個基督的肢體,彼此互相影響,而耶穌基督又關照整個的肢體?因為是他自己的經驗,在《宗徒大事錄》裡面,第一次他說這話,就是第九章。保祿在往大馬士革的路上,本來拿了文書要去捉拿那些基督徒,抓他們坐牢,但耶穌顯現給保祿。
耶穌怎麼說?保祿問:「主,你是誰?」耶穌說:「我就是你所迫害的耶穌。」其實,保祿也可以說:「不是,我都沒有迫害你!我只是迫害你的基督徒而已,又關你什麼事?」不是的,耶穌說:「你迫害基督徒,就是迫害我。」所以,頭和身體,很明顯是不能分開的。
兄弟姐妹們,如果真是這樣,我們真的要問自己,我有沒有時時和我們的頭、和基督在一起?不要只是自己主要離散。或者大家可能說,只要上網彌撒也可以吧?是不是?或者自己祈禱吧?不是的!我如果少了靈聖體,不去辦告解,這是不行的。
譬如我們一兩個月、兩三個月也要最少一次辦告解啊。是不是呢?從修和聖事體會基督的寬恕、憐憫;也朝拜聖體。如果離開頭那麼遠,我作為肢體慢慢會乾枯⋯⋯對嗎?基督會很難過的。
各位兄弟姐妹,讓我們祈禱:主耶穌基督,求祢接納我的悔改,給我這份皈依的心;好以祢作為首、教會的元首緊密連結,永不離開祢。亞孟。
《天主教教理簡編》第157條:誰是這身體的頭?//「基督是身體—教會—的頭」(哥1:18):教會藉著祂、在祂內、並為祂而生活。基督與教會一起形成「整個的基督」(聖奧思定);「頭與肢體可說是單一和相同的奧妙位格」(聖多瑪斯)。//
#夏主教理GoodMorning #夏主教教理
#天主教教理簡編 #每日默想
#沸點製作 #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
6 JUN 2025 · 各位兄弟姊妹,今天我們來到第156條,問題是:「教會怎樣是基督的身體?」
過去三天,我們已談及教會是天主子民,三天分別三條問題都環繞著這主題。接下來的三天,即今天、明天、後天,將講述基督的身體。
那麼,教會怎樣是基督的身體呢?教會是死而復活的基督,「死而復活的基督,藉著聖神密切地與祂的信徒結合。」
大家記得、知道嗎?其實每一件聖事皆由基督自己為施行人,雖然是神父主持,實際上是基督為我們施洗、主持告解、赦免罪過。諸多聖事如是,尤其是聖體聖事。這對我們人性而言,更能深刻地體會和感受「與祂親密結合」。
因為聖體聖事源於耶穌在最後晚餐所行的。每當看到耶穌聖體,我們立即想起福音所載的耶穌。神父在祝聖麵餅與葡萄酒時,也道出同樣的說話。然後我領受祂,祂進入我的內心,我消化祂,祂便提升並轉化我的生命。因此,透過聖體聖事,我們與耶穌「親密結合」。這一切結合,使我們擁有基督的精神,基督願意我們成為祂的手腳。
你們或曾聽過這個故事,或我曾說過:在大戰當中,一尊耶穌像因爆炸失去了手腳。戰後和平時,人們重新擺放這尊像,雖然沒有了手腳,但下方有個牌子寫著:「你就是我的手,你就是我的腳。」
這正說明,我們基督徒與耶穌基督緊密結合,成為祂的手腳、祂的身體;祂則是我們的頭、我們的元首。不但如此,而且我們彼此是兄弟姊妹,有著不同的職務,分擔著整個身體的不同職務,不同的肢體加上耶穌基督,成為一個身體。
正如保祿在《格林多前書》(第12章)所說,有些人是手,有些人是腳,不能說誰高誰低,而是彼此需要、互補互惠,一同成長。這就是教會作為基督身體的原因。
說到這裡,各位兄弟姊妹,我們在基督的身體──教會當中,有何角色?有何使命?我們怎樣承擔起來?這比客觀地明白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更重要。我們應該自問:我作為教會一份子,在基督的身體裡是屬於哪一部分?我是否承擔、滿全我的責任?並且體會到與耶穌的連繫:
主耶穌,求祢使用我,通過我成為祢的手和腳。亞孟。
《天主教教理簡編》第156條:教會怎樣是基督的身體?//死而復活的基督,藉著聖神密切地與祂的信徒結合。這樣,信奉基督的人,尤其在感恩(聖體)聖事中與祂親密結合,而他們彼此也在愛德內合而為一,形成唯一的身體──教會,教會雖有不同的肢體和職務,但其唯一性正由此而實現。//
#夏主教理GoodMorning #夏主教教理
#天主教教理簡編 #每日默想
#沸點製作 #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
[頻道於2024年12月2日更新為「夏主教理Good Morning]
「各位兄弟姊妹,為了福傳,為了我們的信仰成長,我會用這個時段跟大家分享《天主教教理簡編》。希望藉著每天約三分鐘,能加深我們對天主教會基本道理的認識,首先提升我們的理性,對天主的理解和認識;於是也更能夠被祂去使用成為福傳的工具。」--- 夏志誠主教分享|沸點製作|逢星期一至六早上6:30播放
「各位兄弟姊妹,為了福傳,為了我們的信仰成長,我會用這個時段跟大家分享《天主教教理簡編》。希望藉著每天約三分鐘,能加深我們對天主教會基本道理的認識,首先提升我們的理性,對天主的理解和認識;於是也更能夠被祂去使用成為福傳的工具。」--- 夏志誠主教分享|沸點製作|逢星期一至六早上6:30播放
Information
Author | YouthBoilingPoint沸點- 香港天主教青年媒體 |
Organization | BoilingYouth |
Categories | Christianity |
Website | - |
realhkwyd@gmail.com |
Copyright 2025 - Spreaker Inc. an iHeartMedia Company